通过鬼神获得永生

孔子很尊重每个人的自主性,对于鬼神是否存在并不加以干涉。相信存在的,可以参与祭祀;不相信也不勉强你。孔子虽然不谈鬼神但肯定了鬼神的存在,尽管无法对鬼神的形状加以描述,但通过感应而获得印证。

祭祀
祭祀

祭祀时带着诚心诚意的态度,去体会对自己的精神产生“不死”的信心,让有限的生命得以无限延伸,从而让每个人在活着的时候提升道德,增加自己的价值所在。死后让子孙后代通过诚心诚意的态度祭祀祖先,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让每个人“永生”,活在子孙后代的心目中。

正因为如此,中国才没有产生宗教,尽管有信仰,但不存在宗教信仰。相比之下,让自己活着的时候,提升价值,加强修养,死后活在子孙后代的心中,要比西方那套“信耶稣得永生”更务实些。

如此一来,可以加重我们承先启后的责任,也让我们对养育下一代不只是停留在“养儿防老”层面,这就是祭祀祖先的意义和生儿育女更高层次的意义。

孔子用道德修养来打通阴阳两界和人生界限,对鬼神的态度也是不强行干涉而是引导,借由鬼神来提高人生的道德和自律。不管鬼神存在与否,让我们“敬而远之”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不为呢。

如果我们继续提升自己在世时的价值所在,那么则有机会在死后封神。中国的神灵,都是人封的,所以才有封神榜。举个最为熟知的例子,关羽,尽管以“败走麦城”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死后却步步高升。只因生前重义气,现在都被人所祭拜。电影中黑道人物动不动就关二爷在上如何如何,平常人家也奉关羽为财神爷祭拜。如你仔细观察下家门上的年画,也会有关羽的身影,这说明关羽又被人封为“门神”。甚至在清代就有剃头匠奉关羽为剃头行业的祖师爷。

只要尽心行善,用心实践仁道,便能做到“永生”。不只是活在子孙后代人的心中,还可以活在所有世人的心中。这条路还是人人都走得通的大路,若现在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为晚,努力去实践,不枉此生。

神与鬼的区别

好在,孔子重视鬼神的德性而不是鬼神的形状,否则相当恐怖。不只是感官上的恐怖,还会让中国产生宗教信仰。

孔子像
孔子像

正因为重视鬼神的德性,所以品德高的为神,低的为鬼。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从没有说有钱能使神推磨的话,也不认为钱财可以买通神明。如果带着钱财去求神拜佛拜天,多多烧香,神佛就会保佑你,那神佛跟贪官也没什么分别了。

人定胜天还是天定胜人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想着研修易学,通过易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其中,又有多少人,一开始就走偏了。学易学,弃义理而不顾,专研象数,才会产生出各门各派各种风水理论,命理理论等,想借风水改变命运,想通过命理“偷窥天机”的人数不胜数。

事物的发展很容易走偏倒也常见,比如儒家学说自孟子之后就少有不偏的,甚至可以说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到辛亥革命两千多年都没有正经的儒家学说了,要不就是走偏,要不就是阉割版的儒家学说。

祭祀
祭祀

《孟子》书中所言:”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历史上从官者几乎只敢言前三分之一句,后三分之一句又有谁敢说呢?因此我说两年多年,多是阉割版的儒家学说。

同理,从易经象数延伸出的风水命理,或许从它诞生出的那一刻就有些偏离了。易经的核心思想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只重象数不顾义理就等同于只注重阴而不重阳,注定就是“偏道”。

圣人用易经来通晓人的心志来决断天下的所有疑难问题,孔子“不占而已矣”的用意是在强调人的自主性,并不是一切都是天注定。

我们常讲“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有老天知道”之类的话语,说明大家心中认为天无所不在,无所不知。好在天并不采取“无所不管”的策略,否则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天只关大事,小事仍然由人自主,这叫“大事,天定胜人;小事,人定胜天”。